從網上掛號,到眼下各種依托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監測、健康管理APP,再到開辦顛覆傳統診療模式的云醫院……移動醫療在“互聯網+”的熱潮下蓬勃興起,不斷跑馬圈地。
“互聯網+”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話題。而政府工作報告顯示,將繼續推進醫藥衛生等領域改革,基層醫改、醫保支付改革、公立醫院改革、社會辦醫等依然是改革的重點,這為“互聯網+醫療”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當醫療遇上互聯網,究竟會發生什么?在“互聯網+”勁吹的東風下,這一行業又將帶來哪些變革?
發展迅速
在北京,不少雙層公交車上都能見到“春雨醫生,值得信賴的私人醫生”這樣的廣告詞。目前,這種平臺化“醫生”正在紛紛冒出。
互聯網巨頭更是紛紛看好移動醫療。阿里巴巴在移動醫療的布局主要是“未來醫院”和“醫藥O2O”,前者以支付寶為核心優化診療服務,后者以藥品銷售為主;騰訊在移動醫療方面布局也不遜色,不僅攜手醫藥公司開發微信醫藥O2O“藥急送”功能,還陸續開通了微信訂閱號“好藥師健康資訊”和微信服務號“好藥師”;百度則與301醫院展開合作,宣稱將共同建設手機端和PC端兩款互聯網產品,并同步推出在線智能問診系統以及多終端自助服務系統。
此外,對于健康醫療產業的長期看好,使得諸多上市藥企——海南海藥、延華智能等也搶灘互聯網醫療。
數據顯示,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約為113.9億元,其中移動醫療達到30.1億元,占比達到26.4%;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365.3億元,移動醫療將突破200億元,占比達到55%。
對此,有專家解讀說,中國人口老齡化造成醫療需求的急劇增長和醫療資源供給嚴重短缺,成為互聯網醫療的本質推動力。供需缺口為互聯網健康市場帶來機遇,而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高速發展,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。
據了解,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包括三大陣營: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、傳統醫療信息化和設備廠商,以及互聯網巨頭。
帶來想象空間
互聯網究竟能給醫療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?眾多的醫療企業和互聯網公司這樣描述:患者有望從移動醫療數據端監測自身健康數據,做好事前防范;在診療服務中,依靠移動醫療實現網上掛號、詢診、購買、支付,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,提升事中體驗;并依靠互聯網在事后與醫生溝通,必要時可以遠程醫療。
尤其是因醫療類APP日漸流行,大大便利了患者自我診療和就醫。
有分析認為,移動醫療的發展可使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減少25%,孕婦產前死亡率減少30%,兩倍以上的郊區病人可得到一對一治療,數據收集費用下降24%。
春雨移動健康創始人張銳說,春雨醫生的運行模式為醫生在春雨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個人網絡診所,自定義所提供的服務項和服務價格,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支付購買并享受“私人醫生”無限次的“圖文+電話”咨詢服務,一旦“簽約”,“私人醫生”還會為用戶建立健康檔案。
阿里的“云醫院”則干脆想連接全國診所,讓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使用阿里健康提供的HIS(醫院管理和醫療活動中進行信息管理和聯機操作的計算機應用系統)系統,通過該系統產生的病人信息、診療過程、檢查結果等都被系統保存在云端,實現整個HIS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,避免對患者“重復檢查、重復治療”。
阿里健康戰略及產品副總裁馬立表示:“云醫院”下一步的設想是,患者在合作機構就診后,電子處方即進入該人的阿里健康APP,患者只需打開 APP就能用處方向附近藥店下單。
業內人士認為,互聯網將優化傳統的診療模式,改變傳統的醫患模式中患者普遍“事前缺乏預防,事中體驗差,事后無服務”的“看病難”體驗。
尚需規范
事實上,醫院的院墻已經擋不住互聯網與醫療結合的腳步了。
將先進的醫療信息化平臺、專業服務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智能分析預測平臺,通過大數據的分析、預測,實現對重大疾病的診治路徑和防治的研究,指導臨床實踐,提升重大疾病的預防和診治水平,通過對于日常運營數據的分析,降低醫療機構的運營成本也已經成為可能。
目前,國內醫院開始發展無線查房、移動護理、無線輸液等醫院內部的移動醫療系統。在國內一些縣市,醫療管理系統已經實現了將鄉鎮衛生院、社區與上級醫院各種醫療產品相連,并對產生的數據進行傳輸、分析和管理,開展會診和在線教育,以提供更便捷、準確和更低成本的醫療服務。
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傳感技術提高,APP已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,在醫院之外的移動醫療APP系統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。
根據艾瑞研究報告,目前國內的移動醫療App已達2000多款,在蘋果商店,免費排行前三名都是為了滿足患者尋醫問診需求的應用,包括預約掛號及導醫、咨詢等功能。
除了診療需求,還有面向醫院或醫藥相關企業的B2B模式的醫療APP。業內認為,盡管目前以普通人群為入口發展移動醫療依然占主導地位,但向專業人士逐漸覆蓋才是真正的發展趨勢。
根據調查,美國市場大概有31%的移動醫療APP是服務醫藥專業人士的。從服務對象的比例也可以看出,我國移動醫療APP市場仍處于布局階段,獲取流量和培養用戶消費習慣是企業的普遍目標,真正能產生價值的應用還不多,醫療服務的層次更是有待提高。
長期關注國內醫療領域的瑞銀中國董事季序我博士認為,“互聯網+醫療”的融合,將有助于實現信息透明和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,是大勢所趨,也會對當前的醫療體系產生沖擊。
盡管總體上利好多多,但也有專家認為,在互聯網重構醫療行業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,不僅互聯網醫療政策呈“趨勢雖向好,進度卻緩慢”的狀態,傳統醫療利益鏈中醫院和醫生的既得利益也難以被突破。
此外,仍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,比如電子處方、縣城農村覆蓋、信息共享等。以電子處方為例,隨著信息技術的開發、大數據的利用,將使患者的個人信息更集中、更易得,一家“云醫院”或“未來醫院”存在漏洞,千萬名患者的數據都存在被竊取的可能。